拿它當概念的卻不少,但事實上你喜歡讓你的空調和咖啡機連接起來嗎?
智能家居的概念出來不止兩三年了。國內國外,科技公司、家用電器廠商都參與進去了,但進展一直不快。主要的問題可能在于,消費者沒覺得它們有什么用。
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在去年下半年發(fā)起了一份網絡問卷,在美國、英國和澳洲調查了近1萬消費者。這些近萬的受訪者需要對智能家居產品、應用場景和智能電器做出評價,并給出0-100的打分。
結果發(fā)現,即便是這些發(fā)達國家的消費者,也只有大約10% 的受訪者買了智能家居產品,他們購買較多的是家用監(jiān)控攝像頭,雖然買的人比以前多了,但比例也只有 11%。
消費者更愿意購買非智能的家電產品。有 75% 的受訪者稱,他們更愿意手動調節(jié)空調溫度、燈光的光亮度,而不是通過手機app、電器之間的網絡達到自動化的效果。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稱,他們更愿意買那些非智能的電器設備,不希望把爐灶連上網。
這讓智能家居產品看上去還是少數人愿意嘗試的產品,新奇而非實用可能還是這些產品主要的標簽。Gartner的首席分析師Amanda Sabia稱:“雖然發(fā)達國家的家庭開始接納互聯網家居產品,但供應商必須努力將產品從那些早期采納者那里推廣開去。”
Garnter 的研究主管 Jessica Ekholm 認為,這些智能家居產品還沒能達到輔助消費者日常生活的功用:“重點在于,這些智能家居產品可以如何幫助解決日常工作,而不是一堆新奇的設備和應用。”
另外一個阻擋智能家居產品變主流的原因在于,這些產品的價格略高,但家電替換的周期遠長于手機,智能的特性不足以成為吸引人的賣點。
另一家市場分析機構 IDC 的分析師 Jonathan Gaw 則認為,目前的智能家居產品會導致更多的麻煩,他認為大多數智能家居會產生很多“信息的垃圾”,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。